剑湖家长学堂——有效家校沟通促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期待,携手护航的路上,需要教育者和教养者的彼此信任和配合。为增进家校了解,指导家长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值此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第二届心理节开展之际,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徐法忠的主持下,心理辅导室于2023年10月19日,开展了 “有效家校沟通促孩子健康成长”的主题讲座。
会议伊始,徐老师从近期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的真实场景,说明当家校沟通产生误解时,可能会给家长、老师和孩子三方造成的困扰,引发家长们的认知波动。接下来,徐老师鼓励家长进行分享和探讨,并就沟通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中着重指出,家长在反馈问题时需要关注孩子的优势和资源,从生活的具体事件和微观细节出发,看到孩子的潜能和发展,警惕被想象中的和概括性的话语蒙蔽对整体事件的认知。同时,家长也应从多角度开拓视野,以免因偏见而产生过度问责,忽视了孩子变化的可能性。此外,徐老师也以自身经历说明了情绪的作用,表明家长负面且激烈的情绪宣泄可能会对沟通产生破坏效应,引导家长在沟通中调节情绪,并尝试表达积极情感。
教学环境的改变给新一代的家长和老师带来了挑战,舆论环境和网络平台的负面新闻增加了家长的焦虑和担忧。讲座中的七个信任问题引发了家长们的回忆与思考。徐老师以交通事故为类比,说明了理性思考和着眼现实的重要性,指引家长从社会系统和时代变迁的角度,以真实沟通和切实感受为桥梁,增进对老师的了解。
家校沟通涉及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然而,学生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人是生活在情境中的人,面对不同情境,人可能会表现多面性。了解老师的同时,家长也需要增进对孩子行为特点和思想情感的了解,多方面地辨析和看待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表露。
在对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常见误区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徐老师就家校沟通的步骤做了详细阐释。沟通大致可以分为主动沟通和被动沟通。在主动沟通中,家长应确定与老师沟通的目标,从自身和孩子的角度全面描述过程,表达自己的担心,并在反馈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担心。此后,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期待并倾听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期待,同时注意对目标的跟踪关注。在被动沟通中,家长首先应注意倾听事件的发生过程,根据老师的描述确定目标,表达自己的认识和预备做法,再根据老师的反馈,进行对相关事项的跟踪关注。不管是主动沟通还是被动沟通,表达和倾听反馈都是关注孩子的重要措施。
家校合作中,因为理念和认识的不同,或许会有矛盾和误会产生。通过本次讲座,家长们与徐老师进行了充分探讨,对沟通的常见误区有了认识,对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和步骤有了了解。让我们架起沟通的桥梁,了解家长和老师的不同分工,理解彼此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携手为孩子的成长护航赋能!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