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家长学堂——父母有效应对孩子激烈情绪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情绪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随着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他们的情绪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在孩子发生激烈情绪时父母该如何应对呢?2023年11月17日,在德育处徐法忠副主任的主持下,“青听”家长学堂邀请家长们一起探讨。
活动伊始,徐老师从电影《头脑特工队》中莱利与父母冲突的片段切入,带领家长们一起回忆和整理了孩子们表达激烈情绪的常见方式。大哭、摔东西、争吵……种种回忆令家长哭笑不得。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对于孩子的成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这些激烈的表达方式,父母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或许有回避和忍耐、或者说教与打骂、又或许是不声不响的冷暴力、或者跟着一起情绪失控。从现实的结果来看,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是缺乏建设性的。
心理活动是知情意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认知孩子激烈情绪表达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因素,从而理解其困境与需要。青春期早期的孩子们,大脑前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控制能力还未得到完全的发展,而荷尔蒙水平却在快速升高,身体也面临着急速生长,这种身体发育速度与心理成熟度的不平衡往往会导致难以控制的激烈情绪表达。此外,情绪表达的背后是需求。青春期孩子独立和自我意识崛起,同时也面临着期待和限制的冲突、以及成长与成功的矛盾。最后,家长也可以关注孩子们面临的环境特征和压力,如情绪表达的习得途径等。
理解了孩子激烈情绪产生发展的潜在原因后,徐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向大家阐述了家长可以提供给孩子的支持。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自身的改变与成长。各位父母可以通过关注此时此刻、保持开放的态度、观察自己的念头、全然觉察等方式增加自己的心理灵活性。其次,在面对激烈情绪时,根据自身状态的不同,采取保持微笑、点头、深呼吸、转身离开等方式让自己的情绪换下来,不急于去解决问题。最后,也可以尝试提供镜像,让孩子通过内部模仿而辨认出适当情绪反应相关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
相比起半成熟、半幼稚的孩子情绪,成年人的情绪体验会更加稳定。因此,成年人的我们也要常常觉察谁是父母、谁是孩子,提高自身承接孩子情绪的涵养力和应对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建包容、温暖的支持环境!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