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父母学堂|新学段 “心”准备
作家麦家说:“青春期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当青春期碰上新学段,家长或许有焦虑无措,或许有迷茫疑惑,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抹平坚韧之刺,成功过渡到初中生活呢?2024年8月17日,在开学前的第一期“青听”父母学堂上,德育处徐法忠副主任给出了专业指导,帮助家长解开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密码,探寻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
古润华曾在书中写道:“思维一旦形成了定势就很难摆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徐老师在活动伊始,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麻雀导入,引发家长想象“几维鸟”的样貌,再通过图片对比,直观表明对于成年人而言,是很难接受没有听过或想过的事物,更多的是在寻找认知认同,而不是接受新鲜知识,因此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常常会用惯性思维与孩子相处。那么要想实现思想的“换羽”、观念的“化蝶”,首先就得从科学角度认识青春期的四个发展阶段。
在青春期的第一个阶段,孩子会发生与身体及本能冲动有关的冲突,他们的脑区开始活跃,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徐老师列举了大量生活化事例,让家长们明白青春期的前奏是身体发育。青春期第二个阶段孩子会表现出抗拒父母,尤其是母亲,例如孩子在旅游、家庭聚餐中出现的“闹别扭”现象。而第三个阶段也是绝大多数人常规认知中的青春期,即孩子正脱离过去的依恋对象,找寻新的依恋对象。在这一阶段中孩子身体发生明显变化,会出现力量对抗,会寻求个性,会迷恋小众文化以及出现早恋行为。徐老师表示,当孩子出现以上行为,切勿急躁,家长心中要有“定海神针”,父母亲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与安全感。“管好自己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无疑是给在场的所有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而到最后一个阶段,孩子才能真正实现性别身份的稳固,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一切的状态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变化。正如安娜·弗洛伊德所说,“青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正常的‘病理阶段’。青春期是‘有病’的,但又是‘正常’的。”
《淮南子》中有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放在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徐老师表示,进入初中生活后孩子可能会面临诸多困难,此时的家长朋友不要用以往的经验来代替现在人的生活经验,徐老师用个人成长经历作为例子告诉家长,所有的记忆都是用来修正现在的生活。
在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重点不在于学习的时长而是学习的效率,家长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在面对青春期时的复杂同学关系时,要做一名智慧的家长,密切关注孩子动态,与班主任保持联系,帮助孩子积极解决同伴关系问题。面对孩子成绩下滑、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匹配、理想和现实冲突等问题时,家长们需以鼓励代替指责,陪伴代替焦虑,静等风来,静待花开。
卢梭认为,家庭教育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之一。在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家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不应出现泄愤情绪,因为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很有可能会养出失控的孩子,不要剪断孩子翅膀,又怪孩子不会飞翔。徐法忠老师认为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跑对方向,家长们要以身作则,关注自我成长,与孩子共商共进,真正地从监督者转变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面对成长的常见困惑,徐老师贴心的给出了六条解决办法,让家长们明白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端正心态,及时寻求帮助,早介入、早干预、早解决,家校合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活动的最后,徐老师邀请家长开放式提问,针对家长们提出的孩子沉迷游戏、追星、二胎矛盾等问题,徐老师都进行了专业释疑并提出有效改善措施。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好的教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父母与学校一场爱的“合谋”,让我们共同帮助孩子踏上成长的快车,共赴青春的盛宴!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