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听”父母学堂 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生长出一双有力的翅膀,在面对人生诸多避不开的挑战时,能够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勇敢坚毅地在天空中翱翔。2024年10月10日,在青剑湖实验中学心理中心彭志琴老师的主持下,“青听”父母学堂邀请家长们一起看向孩子的困境,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孩子强大自身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灵活应对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它具有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当保护因子发展良好时,个体的心理韧性则高。心理韧性强的孩子具有这样一些内部特质:
-较好的社会竞争力,能够适应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奖励积极的关系,能有效交流感情和思想,此外,能够理解和关心别人的经历和感受,表现出一定的共情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指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前能够周密计划并慎重权衡,也会寻求他人帮助;
-自主性,能够理解自己的感情和体验,能够看清和理解自己;
-目的性,有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期望。
对于心理韧性,也存在一些误区。首先,心理韧性强的孩子并不是不会哭。哭,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积极自我调节的方式,能够使压力得到释放和宣泄,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哭的同时坚持完成作业,也是心理韧性强大的表现。其次,心理韧性强的孩子不是不需要帮助,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也是提高心理韧性的有效方式。再次,受苦和打压式的教育并不能培养孩子的韧性,反而会容易让孩子怀疑自己,形成无助感。
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为孩子建构良好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培养心理韧性。首先,爱,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有力量的东西,父母可以教会孩子爱自己,建立自我关怀和积极的自我认知,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和身边的资源。其次,心理韧性的高低与社会支持系统有关,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关系,比如在生活中做出示范,鼓励孩子参加活动。第三,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如在提供建议的基础上给孩子选择权,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然后,父母可以给孩子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教孩子遵守规则和底线。最后,可以运用3I原则,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资源、力量和能力。
生活本身包含了许多的挫折,不需要我们再去为孩子设置挫折。经历挫折,保护孩子心理韧性的外部环境因子,帮助孩子培养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抗挫折能力、学会迎风飞翔。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