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题促发展 精研课堂育匠心 ——苏州市“课题进课堂”(东片区)初中研讨活动在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圆满举行
2025年4月9日下午,苏州市“课题进课堂”(东片区)初中研讨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科教融合路径探索”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环节,为参与研讨活动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和实践指导。
课堂展示 精彩
昆山市花桥中学苏娅老师执教《活板》这一课。苏老师从课本情境出发,由浅入深带领学生品读文章,融入3D数字人、AI生成坐标图、AI对联创写等智能化信息手段,丰富课堂趣味,促进学科知识迁移,最终提升学生的多重核心素养。
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叶甦敏老师执教了七下第二单元《焕发青春活力》这一课。叶老师以自尊、自信和自强为主线,串联不同章节知识,强化价值观的逻辑递进。课堂既有大单元整合,又有情境浸润和实践反思,实现了立德树人和学业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工业园区青剑湖实验中学张洪俊老师执教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一课。整堂课以“读”为经,以“品”为纬,经纬交织,立体建构,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的三重境界次第花开,课堂弥散着浓郁“语文味”。张老师还通过AI虚拟现实技术动态实现学生与作者的“隔空对话”,传承了"诗画同源"的传统文化精髓,以“技术赋能经典”的创新理念打造出鲜活的语文课堂新样态。
工业园区东沙湖实验中学李明树老师执教了《旋转:图形中的变与恒》这节课。李老师的课堂以问题链驱动思维进阶,以实践探究深化概念理解,展现了数学课堂的理性之美与动态生成,真正做到了以实践为锚点,以问题为引擎,真正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教学研讨 思维碰撞
青剑湖实验中学牛明强老师评价苏娅老师的《活板》:课堂融入3D数字人、词云图、DEEPSEEK点名小程序、AI生成坐标图、AI对联创写等智能化信息手段,以及当堂体验活字印刷术(劳动)、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效率计算(数学)、不同物体熔点不同(物理)、甲骨文“为”的溯源(历史)等跨学科知识,丰富课堂趣味,促进学科知识迁移,最终提升学生的多重核心素养。
青剑湖实验中学孙逸君老师评价叶甦敏老师执教的《焕发青春活力》:这节课既有大单元整合,又有情境浸润和实践反思,实现知行合一,实现了立德树人和学业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也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关键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节有热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课!
昆山市蓬朗中学许晶老师评价张洪俊老师执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以“技术赋能经典”的创新理念打造出浓郁的语文课堂新样态。整堂课既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传统语文韵味,又彰显"智联万物"的现代教育智慧,堪称信息技术与经典传承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
相城中学薛华老师评价李明树老师执教的《旋转:图形中的变与恒》:李老师引导学生用动态观解决静态的图形问题,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探究其中的变与恒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李老师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课堂语言风趣幽默,积极与学生互动,渗透了学科育人价值。以实践为锚点,以问题为引擎,真正实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专家指导 引领方向
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张锴书记以《实践育人:校外学习场域的开发与使用》为题进行分享。从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2022年度规划课题《学科融合视域下“博雅”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相关内容与理念中可以看出,从学科实践、跨学科实践、综合实践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沉浸体验式的活动中承担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张久旗主任以《课题研究课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为题进行指导。他指出,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能够形成双驱动,有利于解决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困境和激发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在进行课题研究课的实践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点,找准对接点,验证研究点,审定对接点。通过以上路径,教师们方可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校长致辞 筑梦远
青剑湖实验中学孙婵娴校长对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活动进行精彩致辞。她提到,“课题进课堂”的本质是让学习回归真实问题:当学生为验证数学模型而丈量校园跑道,为探究方言保护而走访古镇老人,知识便不再是课本上凝固的文字,而成为他们改变世界的钥匙。“课题进课堂”不是一道必答题,而是一扇旋转门——推开它,教师从“经验输出者”转身为“思维领航员”,学生从“知识接收器”进化成“问题探险家”。最后,她鼓励老师们积极在课题和课堂中进行研究,那些在课堂里埋下的研究火种,终将在未来某天,点燃某个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或唤醒某个孩子守护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当课题与课堂相拥,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迭代,更是一代人在真实问题的磨砺中,生长出的科学精神与生命自觉。今日埋下一粒研究的种子,明日或将收获整个世界的丰饶。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