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漫溯处 智启新程时——记青剑湖实验中学张洪俊语文名师工作室“AI赋能课堂”研训活动
当古典诗词遇见智能科技,会擦碰出怎样的教育火花呢?2025年4月9日下午青剑湖实验中学承办的苏州市“课题进课堂”东片区初中研讨活动中,张洪俊副校长作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媒,展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深度对话。
课堂在浓浓墨香与数字代码的交织中徐徐展开。张老师以该词副标题中的“壮词”二字为引,带着学生踏入辛弃疾的慷慨长梦。课前预学环节精心设计的借助AI技术情境绘画任务悄然埋下伏笔——“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壮怀激烈、“马作的卢飞快”的峥嵘岁月,在学生们创作的数字画卷中次第展开。当这些饱蘸旖旎想象与唯美诗情的画卷生动呈现时,辛弃疾梦境里的壮志豪情也渐次显露。
整堂课以“读”为经,以“品”为纬,经纬交织,立体建构,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的三重境界次第花开。从最开始字正腔圆的初探,到有板有眼的推敲,学生们与千古诗人辛弃疾的时空距离在一遍遍的诵读细品中徐徐拉近。词人梦境里酣畅淋漓的雄壮、现实中满头白发的悲壮,历历在目。张老师巧引妙导着学生,在诗人的“梦”与“醒”之间,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中,辛弃疾的形象愈加清晰,愈加高大。词人忧国忧民的忧思、报国无门孤老乡下的无奈、对投降派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悲愤,这万斛愁绪浓缩在词作的最后五个字“可怜白发生”。“有吞吐八荒之概,而机会不来;虽孤老江左不用,仍赤子之心!”的辛弃疾,梦醒后“可怜白发生”的千古长叹,在有情有味的诵读中,得到了完美演绎。
技术,向来不是喧宾夺主的替代,而是静水流深的滋养。在“AI赋能课堂”这一课题的探索之中,张老师利用AI技术将千古词人辛弃疾“请”到课堂中,使学生得以跨越千年时光,和辛弃疾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在辛弃疾或悲怆或慷慨或豪迈或落寞的深情告白中,学生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少年青年时南征北战骁勇无敌踌躇满志的将军,到中老年时壮志难酬落寞无奈忧国忧民的爱国词人。恰到好处的AI 赋能,使课堂学习场景更真实,情境更贴切,意蕴更丰富,弥散着浓郁“语文味”的课堂,更加有声、有色、有情、有味。
本次“课题进课堂”主题研讨活动,是张洪俊语文名师工作室对于《AI技术赋能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探索与实践。当智能浪潮奔涌的时代洪流漫过教育堤岸,剑湖语文人正以开拓者姿态,努力将AI技术转化为润泽课堂的智慧甘霖。
诗教千年传薪火,而今智笔谱新章。青剑湖实验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此次实践为锚点,在算法与平仄的交响中探寻更精准的智教慧学的分层路径,让人工智能的理性之光与人文教育的温度相融共生,续写新时代智慧剑湖“因材施教”的崭新篇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