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跨学科,共研共学促成长—— 记吴中、园区初中语文联合教研活动
2025 年 3 月 31 日,正逢上巳佳节,在文人雅士流觞曲水之时,青剑湖实验中学孙婵娴校长带领语文组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苏州市吴中区与工业园区初中语文“数智赋能跨学科学习”联合教研盛会。两区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在墨韵与代码的交织中,共探数智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新路径。
课堂破壁:智趣交融展新篇
课堂观摩环节,四堂各具特色的课例尽显数智赋能的魅力。青剑湖实验中学罗美娇老师的《往繁花里走 —— 作文读写指导》以 “即梦 AI” 还原上巳节盛景,用 Ahaslides 生成动态词汇云,扫码上传学生习作实时投屏,罗老师从春天的一片花瓣入手,让学生走进春天、感受春意,也带我们走进了繁花深处,让春日意象在数字技术中绽放新彩,有创意、有启发、有深度。
星泽实验学校徐燕老师执教《落红深处,春泥的絮语 —— 古诗中的植物哲理》,借 AI 工具 “豆包” 现场生成诗歌,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古诗的意象之美与 AI 创作的逻辑之趣,打破传统古诗教学的壁垒。
碧波中学郭琦老师《一训承风雨,千秋绘族魂——〈孝亲敬老 传承家风>专题学习》融合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家训创作,并通过豆包绘制ai家训画为创作的家训配图,通过情境化设计与智能工具应用,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自然衔接,让语文课堂既具人文温度,又富科技质感。
星海实验初级中学徐瑾老师《智解诗境,溯源诗心——〈游山西村>的情思探微》的课堂亦别出心裁,用AI配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情感,教学资源与工具的拓展,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带来了诸多启发。
课题共生:数据驱动探新径
在专题微讲座中,青剑湖实验中学崔媛媛老师以《墨韵与代码的共生》为题,分享了由孙婵娴校长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教智融合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的行动研究》的实践成果。针对当前作文教学观念滞后、学生写作心理封闭、素材匮乏等问题,课题组依托 “易加平台” 构建数字化写作社区,通过智能工具分析学情、创建个性化资源库,推动作文教学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型。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写作与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更让教师在教智融合中实现专业成长,印证了 “数智技术不取代教师,却让教师更具竞争力” 的理念。吴中区碧波中学管悦雯老师以《数智赋能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经验,包括设计跨学科学习路径、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促进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以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共话未来:守正创新向新程
工业园区初中语文教研员芦淳老师和吴中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张霞老师对四位老师的课堂呈现表示充分肯定,四位老师的大胆实践,充分展现了数智与语文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未来数智赋能的教师将更具竞争力。芦淳老师还以“数智时代的教育初心”为主题进行总结发言。他强调当 AI 的精准算法遇上语文的留白之美,技术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应是赋能育人的桥梁。正如崔媛媛老师所言:“教育的未来,不在冰冷的算法里,而在我们此刻交织的热望中。”此次教研不仅是一次技术与学科的深度对话,更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重构。在拥抱数智变革的同时,坚守人文底色,让跨学科融合真正成为培育“完整的人”的助力.
当技术的光芒照亮育人之路,我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能以开放之姿拥抱变革,在守正中创新,于融合中生长,共同绘制数智时代初中语文教育的绚丽图景。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