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逐光,共铸华章 ——记青剑湖教育集团初中生物教学研讨活动
春和景明之际,教育征程布满探索的热忱。为积极响应“双新”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发挥教育集团的引领效能,提升生物教学质量,探索学科育人新路径,助力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教育集团于2025年4月10日在青剑湖实验中学举办了初中生物教学研讨活动。青剑湖教育集团全体生物老师汇聚,共赴教学盛宴。
多元课堂,启迪思维
《真菌》青剑湖实验中学刘雪蓉老师
刘老师以中华传统美食馒头入手,以“知传统,探真因”、“传技艺,识真容”两个板块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整节课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食用菌的结构并总结其营养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异养的理解。课堂外还设置了馒头制作的小任务,鼓励学生化身传统技艺传承人,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递。整堂课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课堂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十足。
《生物进化的原因》青剑湖实中学徐文静老师
徐老师以兔子作为贯穿整节课的线索,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引出主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巧妙提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写给上帝的“诀别信”,引导学生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发,深入探讨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探究不同环境中兔子性状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构建概念模型。学生们在课堂上激烈讨论,在探索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真菌》星澜学校戴秀云老师
戴老师以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为切入点(山东、安徽、苏州美食),巧妙串联酵母菌、霉菌、食用菌三种真菌的教学内容,将生物学核心概念与人文情怀有机结合。结尾引用《舌尖上的中国》升华主题,体现"科学源于生活,文化浸润课堂"的教育理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科学探究精神。戴老师有效扮演"引导者"角色,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真菌核心概念,达成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价值塑造的三维目标,是一节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优质示范课。
《病毒与细菌》星澄学校张建建老师
张老师以HPV疫苗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的病毒,而后引出病毒的分类,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对病毒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锻炼了小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模型制作的活动,将抽象的病毒和知识具象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微小病毒的形态;用形象的比喻和精彩的动画,让学生轻松理解病毒地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微观世界里微生物的奥秘。
《植物的生长》至和实验学校徐冰老师
徐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种植经历,以“幼根为什么能长这么快”的关键问题开启整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根尖不同区域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课程设计条理清晰,结合显微镜操作与课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根尖分区及细胞特征,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根对水的吸收”活动通过直观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增强了课堂趣味性与实用性。总体而言,这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学目标明确且富有启发性的优质课。
《AI赋能跨学科实践:解码芦苇》青剑湖实验中廖婷老师
廖老师打破学科界限,以跨学科语文《诗经・秦风・蒹葭》作为引入,营造朦胧的意境,通过跨学科地理分析芦苇的分布,利用趣味实验探索芦苇适应环境的奥秘,借助AI技术设计在校园内种植芦苇的方案;又从芦苇影响非生物环境的角度,探索芦苇对水质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生活,借助AI设计方案从不同角度展现芦苇的美学、文学、经济和育人等价值,生成芦苇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解码芦苇,拓宽视野,形成跨界思维,学习芦苇“守土不挠、逆风中昂”的精神。整节课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感受到了科技与生物融合的魅力
交流互鉴,共同进步
课后,评课环节在热烈的氛围中展开。各位评课老师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学科素养培养等多个维度,对授课老师的课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星澄学校的周利萍老师对刘雪蓉老师的《真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刘老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课堂互动良好,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至和实验学校的冀小草老师点评徐文静老师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时指出,徐老师的课程逻辑清晰,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青剑湖实验中学的温雅老师评价戴秀云老师的《真菌》时表示,戴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实验探究环节设计巧妙,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青剑湖实验中学的沈家瑜老师对张建建老师的《病毒与细菌》称赞有加,认为张老师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新颖,能够将复杂的微生物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星澄学校的朱忠英老师评价徐冰老师的《植物的生长》时提到,徐老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星澄学校的田甜老师在点评廖婷婷老师的《AI 赋能跨学科实践:解码芦苇》时说,廖老师的课程具有创新性,跨学科教学模式为生物教学注入了新活力,通过AI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老师们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在探讨中发现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同成长,为今后的生物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砥砺前行,展望未来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剑湖教育集团的生物教师们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在“双新”背景下,通过研讨课和评课交流,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科育人价值找到了新的方向。同时,活动也弘扬和传承了教育家精神,激励着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教育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未来,青剑湖教育集团将继续组织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凝聚教育智慧,携手共进,在生物教学的征程中逐光前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铸就教育事业新华章。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