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卷清浅 剑湖展帙生香 ——苏州工业园青剑湖实验中学剑湖读书会第十五期侧记
春轻吻枝头的新绿,吹动了案头的书页,伴随着阵阵墨香,一场春日读书会在青剑湖畔如约而至。
2月27日下午,热爱读书的剑湖老师们在新学期再次相聚,围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读书分享。以书为媒、以春为景,共赴一场灵魂与文字的浪漫邂逅。
本次读书会进行读书分享的老师有孙柴贝老师和罗美娇老师,活动由教科室杨卫华副主任主持。
孙柴贝:奇迹源于爱
“奇迹源于爱,爱具体可感”。孙柴贝老师带来的好书分享是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里记录了雷夫如何让一间小小的教室变成了无数毕业学生魂牵梦萦的家。在第56号教室,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阅读、写作、观影、旅行以及学数学、历史、经济等等,每一项内容都饱含着他的良苦用心,也蕴含着他的教育智慧。平实的语言中传递出来的是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孩子们的热爱。
孙老师谈到,雷夫老师带领孩子们畅游文字的世界,使他们爱上阅读,连通了他们与世界接轨的方式;他用智慧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追寻完美的过程中领悟艺术之美。在这间充满魔力的教室里,爱让一切有了理由!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爱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
罗美娇:心灵捕手的自我表达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亡的,他才算是真正活过。”罗美娇老师推荐的好书是斯蒂芬·茨威格的自传《昨日世界》。茨威格是一名奥地利作家,被罗曼罗兰称为心灵捕手,他的文字充满了心理现实主义风格。在这本书中,斯蒂芬·茨威格将坎坷的个人命运与悲怆的民族命运、时代命运联系在一起,向我们展示了他曾经拥有过的黄金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国家的文化和生活风貌,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中动荡的欧洲社会。
罗老师分享到,茨威格被迫流亡,变成了一个失去故土的人、一个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一个被遗弃的人、一个生活在绝望里的人。于政治而言,文学家的力量是薄弱的,历史不因为几个文学家的倡议而发生改变,而当属于这个世界的不幸和苦难来临时,最先发言的却是他们,虽力量微弱,却勇敢天真。茨威格对于文明的信仰,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余韵悠长:分享与思维碰撞
每个人的独特表达都是精神的诉说,带给世界和他人诸多思考。两位老师进行好书分享后,其余老师纷纷发言,分享自己的体会:
顾娜:只有当教师自己对于课堂足够投入时,学生才有可能更沉浸式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也就是书中强调的身教要重于言传。
范怡安:雷夫老师强调的“信任”和“爱”,让人觉得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陪伴和引导。
刘倩:我应该蹲下身来看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让每个孩子都有信心学习,有兴趣学习,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习。
张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试图抓住过去的影子,茨威格的《昨日世界》正是这样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消逝时光的大门。
吕姝莹:和平与繁荣并非理所当然,它们脆弱得如同薄纸。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虽无法阻止时代的变迁,但可以从过去中汲取力量,守护那些值得坚守的价值。
本次活动是读书会第十五期。杨老师向大家解读了“十五”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别寓意:它是团聚、圆满的象征——从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华夏儿女会在这个月圆之夜阖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它还是青春、成长的象征——《礼记》中说女子“十有五而笄”,意味着十五岁告别童真,走向青春。他希望读书会能成为大家工作之余团聚的家园,更希望大家能在与书相伴的日子里收获喜悦,不断成长。
读书会后,参会老师一起合影留念,用以珍藏第十五期剑湖读书会的美好回忆。
春意袭来,文字与自然共同编织着永恒的诗意,那些被书籍点燃的思想星火,等待下一个春天的破土而生。愿剑湖的老师们在美好的初春珍藏一缕墨香,拥有一颗被文字浇灌的永不荒芜的心。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