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推行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初中政治课堂为逻辑起点,通过专家引领、文件检索、查阅资料、教师思想碰撞等,探析二者的融合点,对教育行动的具体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建立起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渗透的路径体系,进而提出《习读本》推进的实践措施,以此来助力学生大思政素养的有效改善。
研究目标:
(1)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实效性。
(2)促进初中生形成基本政治判断和政治观点,打牢思想基础,感受习思想的时代魅力。
(3)更新中学思政教师教学理念,提升初中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4)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融合。
(5)立足本土学生特质,进一步探索《读本》实践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与反思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形成较为客观的教育评价。
主要观点及子课题:
主要观点
1、 深化对习思想的系统认识学习
2、 能够立足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3、 打牢人生基石,实现青春梦想
4、 形成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子课题
《读本》进课堂的有效路径和策略研究
《读本》进课堂的教学实践评估研究
(1)《读本》(初中学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容研究
(1.1)明确《读本》的学习目标
(1.2)厘清《读本》的基本内涵
(1.3)总结《读本》的基本特征
(2)《读本》(初中学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1)初中生对当前《读本》课程的评价情况
(2.2)初中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情况
(2.3) 初中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情况
(3)《读本》课程的不足与原因研究
(3.1) 教育方式创新性不够
(3.2) 学生主体内驱力不足
(3.3)教育环境保障力不畅
(4)《读本》进课堂的有效路径和策略研究
(4.1)以开放实践性为原则,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打造灵动情境课程
(4.2)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系统整合读本内容,促进学科素养落实
(4.3)以社会大课堂为依托,融合实践生活经验,增强教育深度广度
(4.4)以本土教学资源为支点,切实提高教学时效,促进学生学习迁移
(5)《读本》进课堂的教学实践评估研究
(5.1)《读本》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5.2)《读本》课程结构与评估标准建设
(5.3)《读本》课程评价体系的运用与效果评析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