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学校资讯>详细内容

学校资讯

繁花映春意 研思沐春风——青剑湖实验中学应邀参加跨省多校联合研讨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18 22:50:5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了更好地深化落实“融学课堂”理念,淮安市教学研究室组织举办了“基于课标,提升素养”主题研讨活动。我校语文名师孙婵娴校长、物理名师叶玲老师受邀前往开设跨省公开课。

本次活动,承办方跨省市邀请了来自浙江、安徽、苏州、无锡各学校的教师代表,汇集在淮安市周恩来红军中学针对初中各学科课堂教学进行主题研讨。

孙婵娴校长在红军中学东校区开设了以《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之“一材多用”》为主题的作文课。孙校以同一食材豆腐为原料,精心烹制出的蟹粉豆腐、平桥豆腐和文思豆腐等几道著名的淮扬名菜导入,巧妙地演绎了一材多用的魅力。在课堂中创设了“令人心动的offer”情境,聚焦于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改写,立体构架了《原来,是我错了》《我当铭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三个作文题。

6dd6a012f50b47ed9cb19c0950a037eb.jpg

在三轮改写活动中,真正践行了学为中心理念,朗读、交流、创作,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师生交流互动相得益彰。整堂课脉络清晰,分为“就地取‘材’,闪耀微光”“一‘材’多用,交映生辉”“‘材’尽其用,流光溢彩”三部分,提炼出了“增删细节、首尾呼应、确立中心”三个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与精心设计的钻石造型的板书相映成趣。

课堂的最后,孙校以“出考题”的形式,深挖《风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向更深处追溯。一堂作文教学,兼顾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和作文的一材多用。

《风筝》这样一篇能够多角度解读的文章,正与“一材多用”的课堂主题相契合,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重视阅读素养的提高。孙婵娴校长的课兼具形式美与内容深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海洋,切实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

叶玲老师在北校区开设了以八年级下册《9.1二力平衡》一课为主题的物理展示课。

83f1568f712e420cb583a90c203aca60.jpg

课堂以易拉罐为串联线索,从开头引入到结尾揭秘,结合荡秋千、平衡鸟等生活素材构建的活动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培养科学思维的多种教学策略。通过小组活动“如何让笔保持平衡状态”,让学生初步接触二力平衡,并在二力平衡实验设计和得出中,以真实的驱动型问题建构模型。

学生经历了观察、推理、归纳、评价、修正的探究过程,实现了由“学物理”到“研究物理”的转变,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本节课成功地让学生得到了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发展晋级,体现了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向。

淮安市语文教研员曹新龙主任主持了展示课后的语文学科研讨活动,并对孙婵娴校长开设的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曹主任认为,孙婵娴校长的课堂充分展现了“人本学堂”的理念,立足班级学情实际,师生们共同探索并实践了“增删细节、首尾呼应、确立中心”等一材多用写作策略,打破了传统写作教学中只注重单一题材的限制,鼓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一素材,挖掘其内在联系和深层含义,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f4366d12f0354476b225ff584cfdc1c0.png

随后,淮安市物理教研员陈浩老师主持了物理学科的研讨活动,同样对叶玲老师的展示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认为叶玲老师的课堂以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建构模型,使学生的学习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并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积极的角色,思考、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展开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进行实验、进行展示和评估等,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求知欲。

在本次活动中,孙婵娴校长和叶玲老师作为青剑湖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围绕“基于课标,提升素养”这一研讨主题,阐释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充分展示了剑湖人的教育风采。

教无涯,研无尽,面对未来,我们坚信,在骨干教师们的引领下,剑湖全体教师将秉承“剑胆琴心”的剑湖精神,在教育教学改革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分享到:
【打印正文】